• 2016年07月22日农历丙申年六月十九日
  • [第62期]    第4版 版
第4版
 
祖师公下马
字体大小     

    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的云从古室,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刹,主祀佛是分灵自安溪清水岩的清水祖师。这座融释、道、儒多元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寺庙,每年农历四月上旬都要举行一次“割香”,即由信众香客抬着祖师公神轿列队去别的寺庙进香,是一种集体性的进香活动。

    “割香”一词未见文字记载,考其本意,闽南话把一伙人、一批人称为“一割”,“割香”应该是集体行香的意思。闽南正一派道教的法事活动中,都有“割香”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集团性宗教的信仰活动仪式。道教的“师公”(即道士)在进行法事的疏文都称“进香”,文字表达并无“割香”一词。可见“割香”是民间对许多人集体行香活动的俗称。

    据传说从清代康乾时期,英墟街店铺的商家首创这一民俗,即在云从古室“割香”之后,将祖师公神像迎到英墟街供奉,称为“下马”。“下马”也是俗称,是神灵“临时驻跸”之意。

    英都的翁山洪氏六世祖洪旸道于明代在云从古室首开馆学培育人才,云从古室因而被称为翁山洪氏的文化发祥地。云从古室所祀的神、佛,理所当然为翁山洪氏合族所供奉。因此,每年祖师公“割香”回来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到云从古室烧香上供以求平安。距离较远的信众要到岩寺烧香上供比较不方便,而实行祖师公“下马”到英墟市场临时供奉,这就为广大信众向祖师公上供提供了方便。同时,每晚还要在祖师公临时的神坛前演出大戏(高甲戏、梨园戏,后来也有歌仔戏),以增加喜庆气氛。演戏前必先“犒将”。“犒将”也是一种闽南的宗教民俗,即家家户户置办供品及饭菜,挑到神坛前“犒赏”祖师公部下的“神兵神将”。

    祖师公“下马”的行动,由英墟街的店铺商户组成队伍到云从古室将祖师公迎到英墟街,临时设坛供奉,并集资请戏班来演戏。每天上午,附近的信众家家户户筹办供品来神坛前上香,祈求平安。神坛前每天下午演出“犒将戏”,家家户户要挑饭菜等供品在戏台下“犒将”。“犒将戏”演的都是折子戏。每天晚上则演出大戏,吸引观众。演戏费用都由商家募捐集资。至五月端午节的前一天,祖师公“上马”回銮,每年一次的活动宣告圆满结束。

    每年的四、五月是农闲,又是梅雨季节,是消费市场的淡季。商家们创设“祖师公下马”习俗,实际上类似于现在的“文化搭台,商业唱戏”,是拉动消费之举。锣鼓声一响,天天烧香“犒将”,市场的许多商品就有销路,变淡季为旺季。

    英都云从古室的“祖师公下马”,是南安西部独特的商业民俗,历几百年至今仍然延续不断,一直传承着。(作者: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