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月26日 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十九日
  • [第三三期]    家乡视窗 版
家乡视窗
 
《经典翁山》编后感言
字体大小     

    由于洪明波、洪金枝、洪金福、洪诗转四位热心人士慷慨捐资,全力支持,精编版2008“经典翁山”诗配画艺术挂历,在2008年元旦之前和广大乡亲见面了。自第一本2003年诗联画艺术挂历出版之后,经过连续六年不断充实完善,并吸收各界人士意见修改定稿,终于形成了“翁山十二景”系列。我把这凝聚着多年心血的综合性艺术作品,作为向英都乡亲的一份拜年礼物。

    2003年的“英都名胜”诗联画挂历,缘起于南安市武荣诗社的编辑林和胜先生一席话。他对我说,“你一直A守候家园,创作了许多歌颂英都人文景观的诗词对联,完全可以从中选取有关作品再配以图画,搞一本艺术挂历。这一定是宣传英都的好形式”。在他的鼓励下,我选取了云从古室、洪氏家庙、宝湖岩、石泉院、溪益馆、昭惠庙六景点,取名“英都名胜”。利用借来的照相机,二、三天就拍摄好照片,各配以楹联一副,七言绝诗一首,编成6页一套的彩色双月挂历。以英都乡讯社的名义发动捐资,共印3000套,向海内外的英都乡亲赠送。这本挂历,虽然稍嫌粗糙,因内容新颖,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感觉亲切,大受欢迎。还成为侨属送给海外亲人的礼物。

    2004年元旦之前,就有热心人士倡议再印英都名胜挂历,在六景的基础上,增加了刚复建的古竹岩、狮子岩二处景点,配诗则采用林和胜先生的书法,成为融诗、画、字于一体的《翁山八景》条幅式七页双月挂历。

    2005年元旦前,又有热心人士慷慨捐资,倡议再搞翁山挂历,并建议增加素月孤舟、牛尾塔二景,这就成了《翁山十景》挂历。其间有一位青年读者向我建议,他说连续二年的英都个性化挂历配的是旧体诗词,年轻人不太兴趣,能不能配以新诗。我接受了他的建议,按景点写了新诗。这样,一本崭新面貌的2005《翁山十景》诗配画双月挂历,在2005年元旦前如期和乡亲见面。

    之后,洪承畴故居复建,这显然为英都又增加了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因此,2005年12月,在筹印2006年挂历时,又把现在位于仑苍镇蔡西村妙峰山的石佛岩加进去,成了翁山十二景。选取妙峰山巨型石佛作为一景,用意在于告诉人们,蔡西妙峰,古代属于英都区域,石佛岩为“翁山七岩”之一。十二景分别取了景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定稿。编成条幅式诗配画七页双月挂历,取名《梦回翁山》。这一次共印4500份,发送地区更广。

    2006年11月因在英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翁山洪氏恳亲大会,故2007年的英都个性化挂历,选取了恳亲大会期间举行的“梦回翁山相聚英都”歌舞晚会剧照,作为纪念。这本7页的双月挂历取名《祝福英都》。

    2007年9月,洪明波先生带头捐资,倡议新编2008翁山十二景挂历。由于热心人士的支持鼓励,再加上有人建议以高闾宝华殿一景取代石佛岩,这就是今年精编版《经典翁山》十二景条幅式诗画挂历的由来。翁山十二景的景名为:家庙雄姿、文襄故园、昭惠迎灯、宝华仙景、古室文光、素月孤舟、古竹凌云、石泉古韵、狮子揽胜、宝湖洞天、古塔望远、溪益书香。这套挂历共印5000份,数量为历年之最。洪瑞火先生生前十分支持把宝华殿列入当代英都十二景。他说,宝华殿奉祀九位大仙,是英都仅存的纯道教宫观,地位特殊。今天,当我把这一本凝聚着许多人智慧的特殊艺术作品奉献给海内外父老乡亲时,洪瑞火先生却已辞世,他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分享大家的喜悦。

    一本怀念故乡歌颂故乡的小小挂历,以其特殊的身份走过了六个年头,多少人支持、关注、呵护,不断充实、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无意中却完成了一项活动——评选出翁山十二景。这本挂历,远涉重洋,飞越关山,无论雪山冰川之畔,白山黑水之间,巴山楚地,吴越秦淮,长城塞北,海峡东岸,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澳洲、南非,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成为英都乡亲翁山子弟维系乡情的重要信物。多少人面对这一本小小挂历心驰神往,梦回故乡。多少人以故乡有如此丰富文化内涵的十二景而感到自豪,幸福。

    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感谢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复兴文化、光大祖业的契机;感谢家乡父老、各界人士,协力同心完成了这一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

                       2008年元旦前夕于抱朴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