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2月28日 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九日
  • [第三二期]    家乡视窗 版
家乡视窗
 
英都镇隆重纪念洪承畴诞辰414周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出席纪念会并作重要讲话
字体大小     

同时进行名人故居揭碑洪承畴塑像揭彩文化研究会授牌
 

 

 

    【本报讯】11月11日,南安市英都镇在洪承畴纪念园集会,举行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开清重臣洪承畴诞辰414周年。当地党政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及群众社团、村民委员会以及洪氏宗亲等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系列庆祝活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教授,委员李治亭教授,清史委传记组专家赫治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员,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主席戴爱国,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信访局长洪自强,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景胜,英都镇党委书记陈文举,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金土,政协南安市委员会文史委主任黄成专,中国致公党南安市主委陈永强,中国民建南安市主委吴鸿迹,南安市民政局纪检组长张丽红,中共南安市委党史办主任黄天助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的编辑、记者光临盛会。



 

    纪念会前,举行“福建名人故居——洪承畴故居”揭碑仪式和洪承畴塑像揭彩仪式。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政协南安市委员会主席戴爱国为洪承畴纪念园大门外的“福建名人故居——洪承畴故居”碑揭彩。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信访局长洪自强、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景胜,中共英都镇委员会书记陈文举为洪承畴纪念馆内的洪承畴塑像揭彩。

    洪承畴故居被确定为福建名人故居,是福建省政协文史委根据全国政协报请中央批准的全国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普查确认的。

    全国政协下达的文件指出,名人故居是名人留下的历史足迹,是神州大地闪亮的人文景观,是先人留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和利用名人故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洪承畴塑像是中国致公党南安市主委、雕塑家陈永强参考历史文献及国家馆藏洪承畴画像等素材创作的半身塑像,安放在洪承畴纪念园内的纪念馆中厅。塑像表现了洪承畴在戎马倥偬岁月中定国安邦的英雄气概。

    洪承畴诞辰414周年纪念会在纪念馆大厅举行。由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处级调研员、原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本地主持。他代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及洪承畴故乡英都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国家清史委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到会的各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洪承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他在明、清两朝政权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融和和国家的统一、安定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洪承畴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这次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宣传洪承畴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我们相信,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对洪承畴这位伟大人物的正确评价,必将朝着进一步深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何评价洪承畴,是这次会议涉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大正教授作了重要讲话,李治亭、李世愉同研究会的成员们作了学术交流,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展开研究、研究中应该注意什么等作了指导和交流,并回答了研究会会员们提出的问题。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教授说,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两大历史遗产。一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基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评价洪承畴的出发点和方法。这就是:一,从满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份来看;二,从洪承畴降清以后他的全过程和历史作用来看。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洪承畴是明清交替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的历史地位必须充分肯定。正在编纂中的新清史,在通纪和传记中,都会给洪承畴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他还对深化洪承畴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提出重要意见。与会人士对马大正教授精辟的论述报以热烈掌声。纪念会上,还宣布了南安市英都镇洪承畴文化研究会已经注册登记成立。南安市民政局纪检组组长张丽红为研究会授牌,研究会的主管部门南安市文联主席李小宁宣布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英都镇洪承畴文化研究会是由洪承畴故居管理委员会发起组建,向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的法人社团。其主要宗旨是弘扬洪承畴及翁山洪氏家族文化,深化洪承畴研究,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洪承畴研究会秘书长洪榕光先生对洪承畴故居、洪承畴纪念园、洪氏家庙等遗迹和建筑群落的整体保护情况向与会专家作了介绍。洪榕光先生特别强调,距洪承畴故居几百米处的明代乡村馆学——溪益馆,是洪承畴童年读书处。经历400多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乡村馆学的建筑遗存,泉州市仅此一处,弥足珍贵。专家们还对一些残存的与洪承畴关系非常密切的石刻作了考察,马大正等专家建议对这些在露天的石刻应该想办法做抢救性保护。

    专家们一致认为,地方性的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和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与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肯定会在积极利用各方面学术资源的前提下,拓展洪承畴研究的学术视野。(榕光、尚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