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9月20日 农历乙酉年八月十七日
  • [第二三期]    文史副刊 彩凤飞 版
文史副刊 彩凤飞
 
《洪承畴》的诞生,是戏剧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国剧协举行《洪承畴》剧本研讨会
字体大小     
    2005年5月18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举行一次洪自强、谢万智创作的《洪承畴》剧本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葵,文化部艺术司原副司长戴英禄,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李春熹,中国剧协党组副书记季国平,《剧本》月刊副主编杨雪英。中国剧协副主席何孝充主持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剧本《洪承畴》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薛若琳说,《洪承畴》故事大框架好,切入点新颖,实现了初衷、立意,准确地反映洪承畴一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理解。角度、思路很好。
    周育德说,洪承畴这个人物太重要了,剧本担负着太沉重的任务,几乎等同于修改历史教科书。我们从民族团结、统战工作考虑,要对清史及人物评价作某些修改。清史研究所是基本肯定洪承畴的。他认为,剧本结构很好,很流畅,戏剧发展节奏好,呈现出生动性。
    王安葵说,南安的剧作家知难而进,有一股创作勇气,有浓烈的乡土文化情结,值得肯定。《洪承畴》的诞生,是戏曲界的好事。
    戴英禄说,家乡人写家乡人,乡情在里面。我认为:关于气节问题,我们认可的是洪承畴选择的真实性,并非选择的对与错。
    李春熹说,这个戏写得很好看,跌宕起伏,能够出戏。人物关系设置很有色彩。故事叙述,有层次有意境,气氛营造很好。关于所谓民族气节问题,李春熹说,我们的任务是写一个人。写洪承畴,我们重在写他在人生选择前后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该着重写洪承畴在重大历史选择后,其人生的艰难、矛盾、痛苦,其理想追求与现实责难的距离,这才是戏剧的、人性的东西。让现代意识性再强些,更鲜明、突出些。
    季国平说,我对洪承畴的看法,是他能“审时度势,安邦济民”。我非常理解洪承畴,也赞成写《洪承畴》。但注意不能由此而否定气节刚烈者。我们要让观众理解:洪承畴走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杨英雪认为,剧本比较忠于史实,较客观地反映史实,人物关系架子搭得很好,分寸把握得好,应该肯定。
    何孝充在研讨会小结时说,南安的同志为戏曲界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塑造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我们期盼着这个剧本进一步修改加工,让洪承畴这个艺术形象能走出福建,立在全国舞台上,走得远些,留得久些。(南安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