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期]    文史副刊 版
文史副刊
 
乡曲
字体大小     
宁静的乡村
    记得天真无瑕的童年,所能碰见的大多是姓洪的,父辈、堂亲、玩伴、老师……,所能吃到的,米粥、面汤、地瓜、咸萝卜……,所能住的,是先辈留下的几间旧瓦房……,所能走的,是祖先走过的泥土路……,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养活一群子女,虽含辛如苦,但从不怨言;堂亲们遇着“世事”乐于帮忙,虽微薄之力,但尽心溢表,和气融融;小伙伴们“过五关”、“打纸牌”,虽时和时闹,但童趣记忆犹新;老师们沥尽心血,要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长大后会“写信”、“算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启蒙……
    “学乖、知道理、辨字,长大会赚钱。”这是大人们对下代人的希冀…
    “干活、养孩子、盖房、娶媳妇、做阿公”这是上辈们的人生圆舞曲…
    就这么延续着,这么蕴育着,这么等待着,这是乡村的小调,年复一年的小调……
出头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乡传来了二件惊天喜事。
    首先是突然传来国家恢复高考,沉默多年的学子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这一生有奔头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寒窗苦读,高考场上奋力的一搏,终于迎来了金榜题名时,一批翁山学子走上了城里的学府,呈现在眼前的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老师们笑了,大人们乐了,乡村变得热闹而有生气。第二件事是隔壁乡传来生产水龙头的消息,成本低、工艺不难、销售很好,搞推销钱好赚,这给百年来“修地球”的家乡人是个很大的震动,继而有识之士商聚,筹资办厂,继而部分乡人走出乡村,把成品带向省外,这一势头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阻挡。也不知用了多少心血,也不知跑了多少路走了多少桥,水暖企业一家接一家建起来,一群群的推销乡民奔向商海,从此乡村不再平静,它已奏响了进军曲。
艰难的历程
    人生的路总是不平坦的,要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决非易事。曾记得刚办厂时,不仅遇到原材料质量低劣的问题,还有设备及技术上的困扰,让许多刚上路的“企业家”头痛不已,更难忍的是遇到产品退货蒙受的损失。曾记否,在那信息不灵的年代,有多少外出的推销人员携着“样品”走遍城里的大街小巷,一连几天几月无买主,伴随着疲惫的身心,多少人暗自流下辛酸的眼泪,体味着人生的艰难;又有多少人因生意不顺或在资金短缺周转不灵时暗自叹息……然而这一切并没吓倒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家乡人,尽管亏了赔了,总能得到父辈妻儿的理解与支持,坚信路总是人走出来的,路难走,走则必至,事难办,办则必成。这样艰难的跋涉,艰难的创业……20年多过去了,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国的哪座城市、哪条街道无不留下家乡人的身影,通过开辟了第二故乡,并以此为经商的根据地,展示了家乡人壮丽的人生,谱写了家乡人千百年来所未有的长征进行曲。
沧桑的巨变
    家乡变了,变得让人不可思议,登高远望,崭新错落的楼房,红砖碧瓦,多姿多彩;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村接村,户接户,还有路灯亮出不夜都;家里配套高档家具、电视闭路、电话长途、冰箱满储;出门的摩托、小车贯穿马路,人们的着装潇洒有度,“菜馆”里的笑声多是平民客户。这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万紫千红的春天,这是家乡人描绘的真实画卷。如今家乡人早已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代之的是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难怪家乡人经常吟唱的是“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
赞叹的咏调
    我赞美!如诗如画的新英都,你是改革开放的灿烂星座,是家乡人敢为天下先的结晶,是各级父母官承上启下为之构筑的现代文明之精华。
    我佩服!精于创造幸福生活的英都人,闯出了祖先从没走出来的路,历经坎坷勇往直前,充分利用省内外的资源和市场,不仅为共和国的大厦添砖加瓦,而且带给家乡的是滚滚的财源和享不尽的信息资源。
    我惊叹!目光远大的群英们,如今把发展的基调定在大中城市,举家定居成为城市的公民,培养子女上学增强后劲,成立各种老乡商会凝聚力量,顺应“农村包围城市”的时代发展潮流。如今,家乡人不仅在水暖老本行站稳了脚跟,美名为中国水暖之乡,而且拓展新的行业发展空间。
    我期盼!羽翼已丰的家乡人,再如鹍鹏展翅,遨游蓝天,施展着聪明才智。相信,到时达顶峰永远属于不畏攀登的英都人,深信,乡曲的韵调会弹得越来越铿锵悠扬……□(洪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