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期]    家乡视窗 版
家乡视窗
 
洪潘教授生平
字体大小     
    洪潘教授190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埠,祖籍福建泉州。其父亲早年漂洋过海,在吉打码头做搬运苦力。由于家贫,洪潘从小失学,在药房当徒工,直到1922年13岁才上学念书。吉打埠充满异国风情的特殊音乐氛围,熏陶了少年洪潘,使他从小迷上音乐,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号手,经常参加演出。4年后小学毕业,恰逢上海立达学园到马来西亚招生,吉打州侨务会提供经费让洪潘回国续读。洪潘选修音乐科,师从丰子恺等名师学习音乐。1927年国立上海音乐院正式成立,洪潘成为该院的第一届学生,与后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同窗共读。1930年,洪潘考入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毕业后由于洪潘学习成绩优秀,于当年夏天被选派赴奥地利短期考察军乐,后改为长期留学。
    管乐器的发声原理看似简单,但如何科学地掌握吹、吸气时的基本动作,是影响一支军乐队演奏水平的关键因素,洪潘对中国现代军乐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首先学习掌握了“O”型口型法,由此对中国军乐走向正规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洪潘还在维也纳歌剧院学习交响乐队指挥,系统地学习了和声学、对位法、作曲等科目。二战爆发后,奥地利惨遭吞并。面对饱受铁蹄蹂躏的音乐之都,遥望灾难深重的祖国,洪潘把奔涌在胸腔里的热血,化作一串串反抗法西斯暴行的音符,先后谱写了《八百好同胞》、《孩子团》、《募寒衣歌》、《民族英雄凯旋歌》等抗战歌曲,并精选出其中11首,在维也纳结集出版。
    为了驳斥纳粹的种族优劣论,洪潘来到维也纳大画廊作中国艺术传播报告会,400多位嘉宾购票入场,聆听洪潘介绍中国盛唐时期的音乐,观赏他用钢琴伴奏表演京剧选段。第一次欣赏古老而又灿烂的东方艺术。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开始大肆屠杀、迫害犹太人,洪潘坚定了投笔从戎、不当亡国奴的信念。1941年夏,洪潘赶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乘坐国际列车回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两个月后抵达重庆向军政部报到。嗣后,军政部任命洪潘为军乐学校教育长,授上校军衔,抗战胜利后授少将军衔。经过洪潘等人的努力,先后把国民政府礼仪乐队、陆军所辖几支乐队、中训团军乐队等组织起来,编成一支120人的管乐团,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支规范化的军乐演奏团体。洪潘教授被誉为中国管乐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洪潘在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任教授,同时训练从国民党军队接受过来的军乐队。经过洪潘精心训练,军乐队不仅能在各种礼仪场合演奏,还举行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军乐专场音乐会,其中《八一进行曲》、《抗美援朝朝组曲》等都是中国曲目。洪潘教授的指挥刚柔相济,雄壮的军乐响遏行云,震撼人心,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从此,南京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成立,这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乐团是我国历史以来最大的军乐机构。洪潘被总政调往北京担任军乐团总教师,为人民军队培养了第一批军乐骨干。195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华东艺专任教。此后,洪潘同志一直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 
    80年代中期,洪潘教授被选为江苏省政协常委。国庆35周年之际,南京军区奉命组织一支80人的军乐队,聘请他担任艺术指导和指挥。重新穿上军服的洪潘,(下转第二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