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四期]    家乡视窗 版
家乡视窗
 
【英都名胜】翁山十二景
字体大小     
家庙雄姿
    翁山十二景之一——“家庙雄姿”。洪氏家庙(五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含洪氏大宗祠(一世祖),五世祠东、西轩,恒轩祠、翁山门坊等,共占地122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宗祠建筑群。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东、西轩创办“培英学堂”和“育英学堂”。1946年,创办“私立南英中学”。


文襄故园
    翁山十二景之二——“文襄故园”。洪承畴故居是翁山东五房六世宗祠。洪承畴童年时居此。原建筑废圮于清末明初,2005年复建。复建时增建御制碑、洪承畴纪念馆、洪承畴碑林、碑廊等。总其名为“承畴纪念园”。中共中央的理论杂志《求是》原副总编、著名历史学家苏双碧题写园名。


宝华仙境
    翁山十二景之三——“宝华仙境”。宝华殿位于高闾山上,奉祀神农氏、伏羲氏等“九位大仙”,是英都现存唯一的道教宫观,始建年月无考。该殿地形险峻,风光秀美。英都首科进士、明河南道监察御史洪庭桂曾为该殿撰写楹联“高山宝殿真仙境,闾里华堂不老春”。


昭惠迎灯
    翁山十二景之四——“昭惠迎灯”。昭惠庙位于英都董山村,始建于南宋淳佑年间。分灵自南安丰州的九日山昭惠庙,主祀海神仁福王等“三位尊王”,配祀“太保公”郑和。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内河运输的文化遗存。昭惠庙每年正月初九举行的“拔拔灯”活动,是我国著名的民间9大灯会之一。


石泉古地
   翁山十二景之五——“石泉古地”。石泉院始建于宋代,废圮于1958年,2002年复建。是古代英都八禅院硕果之仅存。并建有檀越祠、寿星楼、善心堂以及放生池、凉亭等,形成大型寺院建筑群。盛清以后,翁山东四房宗亲每中秋在此举行敬老宴,宴请七十岁以上的古稀老人,优良传统一直传承。


古室文光
    翁山十二景之六——“古室文光”。云从古室是古代英都“七岩”之一。始建于五代后唐。南宋端平年间曾有云从先生在此教书育人,故名。明代洪旸道在此设馆兴学,是翁山洪氏最早的乡村馆学。主祀清水祖师。有宋代和尚墓塔、师姑塔、清代云板等文物。云从古室自1990年以后屡经维修、扩建。


狮子揽胜
    翁山十二景之七——“狮子揽胜”。狮子岩位于狮子山(讹称“紫山”)。古代英都“七岩”之一。主祀佛教俗神涌泉祖师。始建于南宋。废圮于清末。2003年复建。有和尚墓塔等文物。


古竹凌云
    翁山十二景之八——“古竹凌云”。古竹岩又名古迹岩,古代英都“七岩”之一。主祀观音菩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废圮于清末民初。2002年复建,施工中发掘得宋代淳佑年间的石佛一尊。传说古竹山因古代产有竹笋、白茶(一种独特的茶叶)而闻名。


古塔望远
    翁山十二景之九——“古塔望远”。牛尾塔位于狮子山与古迹山的衔接处,也是英都与东田南坑的交界处。建于宋代,花岗岩结构,基座特别高大,造型独具一格。牛尾塔历史上是英都地标,牛尾塔古道是古代英都通往南安官桥、水头及晋江安海的“盐商之路。”



宝湖洞天
    翁山十二景之十——“宝湖洞天”。宝湖岩又名湖内岩,位于芸林村湖内山。古代英都“七岩”之一。主祀菩提祖师。始建于明初。祖师殿系清代洪龙章复建之原建筑物,1990年修茸,后又扩建后殿及山门、韦驮殿、天王殿等。是遐迩闻名的风景区。


素月孤舟
    翁山十二景之十一——“素月孤舟”。素月孤舟位于英溪之畔的下库村。是明清之际泉郡著名书法家洪承俊游赏吟啸之处。保存有洪承俊的书法石刻,行、草兼备,艺术价值很高。素月孤舟山明水秀,风光怡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之处,也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溪益书香
    翁山十二景之十二—“溪益书香”。溪益学馆位于霞溪村的溪益自然村,建于明代,保存完好。是泉州地区唯一的明代乡村馆学建筑遗存,对研究闽南建筑史、教育史具有很高的价值。清代开国重臣洪承畴童年时曾在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