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榕光】今年的清明节“火”了。据说泉州市各县、乡镇清明节当天因扫墓引发的山林火灾竟达三、四十起之多。
开春以来,久旱不雨,山林干燥,扫墓时烧纸稍有不慎即可引发大火。尽管各地乡、镇政府提前三令五申“严禁带火种上山”,村委会制订“村规民约”,护林员、联防队在路口设卡宣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火灾还是时有发生。疲惫不堪的镇、村干部抱怨道,当前存在的扫墓陋习现象如不彻底革除,光靠“严防死守”也没用,每年清明节还是会发生山林火灾,防不胜防啊!
有晚辈问我,以前老传统扫墓是这样的吗?是不是经常火灾啊?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以前扫墓其实是很少用火的,从来没听说过因扫墓引起火灾的事啊!
我们英都过去习惯把清明节扫墓称为“巡墓”。传统的土葬延续了数千年,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家庭的历代先人坟墓并不同在一个地方,清明节扫墓还是很费时间的,在这一特定的节日里把所有祖先的坟墓都“扫”一“扫”,实际上是一次“全面大巡查”,所以称之为“巡墓”是很准确的。既然一天之内要完成多处墓葬的“巡扫”,手续也就越简越好,更何况清明节正值春耕时节,农务当兴。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去扫墓,带的是一把锄头,一只畚箕,一把柴刀。到了墓地,劈除坟上的杂木、野草,清理坟墓四周的排水沟,给坟堆添加新土,撒上黄色的“纸钱”,然后给墓碑上的文字描红,上香,就完事了。那有像现在一些人扫墓时烧那么多的“金银纸”,还大放鞭炮啊!当然,清明节这一天给先人上供烧纸也是有的,但不是在坟前,而是在供奉祖先牌位的厅堂桌上置饭菜祭奠,谓之“做节”。这是有烧纸的,但不在山上。
可见,传统的扫墓并不会引起火灾。愈演愈烈的每年清明节山林火灾是近年来扫墓不文明的陋习引起的。
扫墓时大量烧纸,大放鞭炮,不但和“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缅怀先人庄严肃穆精神氛围格格不入,还无端的耗费大量钱财,百害而无一利,应该严格禁止。近年来渐渐兴起扫墓时人手在墓碑前献一支鲜花,又时尚又环保,这也很好。但要注意千万别送塑料花,这是不可降解的东西,放在山上会长久污染的。
总之,不管用传统祭扫方式“献纸钱”也好,时尚的祭扫方式献鲜花也好,都切记千万别“玩火”。只要大家都有安全意识,文明祭扫,清明节山林火灾就会真正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