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3日农历癸巳年十一月廿一
  • [第五十期]    家乡视窗 版
家乡视窗
 
60多年前发生在霞溪格林坊的传奇故事
洪潘安溪退敌兵
字体大小     

榕 光

 

    英都镇霞溪村有个自然村叫“格林坊”,虽然经过文人雅化,现在规范书写的地名是“碧林”(人民公社时称为“碧林生产队”,现在称“碧林村民小组”),但人们口语还习惯称“格林坊”。

    格林坊地名原于该地本来有两座石牌坊,位于英都通往安溪县敦坂乡的大路,在民国之前英都还没有公路时,这里是外地进入英都的主要门户。封建时代政府在这里树立牌坊,具有向大众宣传、教化的作用。这两座石碑坊都是“贞节坊”,是表彰古代妇女贞节的(“贞节”是封建时代女德的主要核心部份)。其中有一座坊俗称“老爹妈贞节坊”,表彰的是清代嘉庆年间,英都董山下楼村洪绍义妻黄氏。洪绍义因病早逝,黄氏守节不改嫁,吃苦抚养儿子洪文春成长。后来洪文春中了“贡生”,任福建霞浦县训导(管教育的官)。已经逝世的父亲洪绍义被追授“修职郎”,俗呼“老爹公”。其母黄氏被俗呼为“老爹妈”。黄氏逝世后朝廷为她旌表树坊,就是“格林坊”二座石坊之一。

    话说到了民国年间,洪文春的第六代裔孙洪潘,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军乐创始人,中国军乐团团长,少将军衔。1949年初夏,洪潘回故乡蛰居,这时英都发生了一件大事。英都地下武工队,在安溪县田隙渡口伏击敌人。这场伏击战打得安溪县长丘思串屁滚尿流,弃船上岸落荒而逃,武工队俘获了驻守在安溪县的国民党保安二团团长的姨太太。事后通过谈判,敌方以释放其关押的二名安南同武工队员、地下党员为条件,换回团长的姨太太。事件过后,敌人变本加厉,疯狂反扑,保二团突袭英都冲岳村,放火烧了英都地下党负责人洪润泽的大厝。还限令英都人民在十日内要上交黄金300两以“赔偿损失”,否则还要扫荡。一时白色恐怖笼罩英都,人心惶惶。国民党的英都乡政府已经着手按人口将数额摊派到各保(“保”相当于现在的建制村)。这时正在英都休养的洪潘一听此消息,拍案而起,立即派人送信到安溪县保安二团,严厉警告团长不要胡作非为,并说要亲自去与团长会面。次日,乡亲找来一顶竹制的敞蓬软轿,抬着洪潘去安溪。说也奇怪,这顶轿本来好好的,偏偏到了格林坊,一过石坊门,轿杆咔嚓一声断了一支,差点把洪潘摔下地来。轿夫只好到附近村子里买一支竹竿把折断的轿杆加固。这时一位轿夫忽然想起,这牌坊是朝廷表彰洪潘的高祖母的圣旨牌坊啊,就把这事告诉了洪潘。洪潘童年出国,学成之后一心报效祖国,对祖宗的事知之甚少,听轿夫这么一说,立即下轿,向着石坊肃立鞠躬,向祖先躬行大礼,才重新上路。

    却说那保二团团长本是有点文化之人,久仰洪潘大名,未见面就敬畏三分,当日见洪潘身材高大威武,谈吐义正词严,更生仰慕之情。洪潘对这位团长说,保安团以保障民众安全为己任,岂能派捐派款扰乱民生,说得那团长无言以答,连声道歉,表示立刻下达命令,撤销对英都民众的摊派,并设宴款待。洪潘把他教训了一顿之后,罢宴而归。一场危机终于化解。

    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洪潘的功劳。至今,洪潘只身赴安溪退敌兵的故事还常常成为坊间酒肆津津乐道的谈资,而其中路过格林坊时折断轿杆的情节,更是增添了故事的传奇性,引人入胜,流传不衰。

    在英都民山村重建的西二宗祠门坊有一副对联写着:“威慑酋敌合族颂恩德,衔封少将乐坛奉宗师”,上联写的就是洪潘斥退敌兵救英都的故事。

   (本文是根据已故的下楼村民洪敦经、英都小学退休教师洪瑞火、南安三中退休职工洪金芬生前讲述,并采访南安市公安局退休干部洪敦目综合而成。是真实的故事,不是“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