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九期]    文史副刊 版
文史副刊
 
中国军乐奠基者洪潘的传奇人生
纪念洪潘诞辰100周年
字体大小     

作者:榕  光

 

    洪潘,1909年出生于南安英都。1916年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父亲在吉打埠码头当“苦力”。 十二岁时,洪潘就在一家药房当“伙计”。1922年,13岁的洪潘在亲友的资助下入小学读书。吉打埠充满异国风情的特殊音乐氛围,熏陶和诱惑了少年洪潘,使他从小迷上音乐,成为当地有名的小号手,经常参加演出。4年后(即1926年初),洪潘小学毕业,恰逢上海立达学园到马来西亚招生,由吉打州侨务会提供经费,洪潘回国续读,选修立达学园音乐科,师从丰子恺等名师学习音乐。1927年,国立上海音乐院正式成立,洪潘成为该院的第一届学生。之后,他又考入当时全国最大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与后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同窗共读。


 

    1935年,洪潘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教育学士学位。一次意外的机遇,使洪潘得到出国学习军乐的机会。原来,我国自从1899年慈禧太后时建一支西洋管乐队以后,地方政府、各级军队内部纷纷仿效,但在国民党军队中仍无正规编制的军乐队。1935年初,蒋介石下令军政部“整顿礼乐”,选派出国考察学习军乐的人才。洪潘因在中央大学音乐系成绩优异,被选派赴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公派的留学生。1935年8月,洪潘就读于维也纳高等音乐学院。在维也纳这块音乐的圣土,洪潘如饥似渴地吸收音乐养料。他首选小号吹奏,掌握了德国学派“O”型的先进吹奏方法,还到维也纳歌剧院向首席指挥学习交响乐指挥。最后,又经我国驻奥使馆推荐,去维也纳警官大学军乐队学习军乐指挥、乐队编配及军乐列队等。1939年,洪潘在维也纳结集出版他的音乐作品——《复兴歌曲集》,共收入11首作品,全部以抗战为题材。其中冯玉祥将军作词洪潘谱曲的《八百好同胞》,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唱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日斗志:“八百好同胞,阵地守得牢。决心为国死,对敌反战鏖……。”1940年,洪潘应奥地利一位曾任驻中国领事的大胡子先生之邀,在维也纳大画廊举办中国艺术传播报告会。他作了题为《中国盛唐时期音乐发展概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及生动即席表演,赢得400多位出席者的阵阵掌声。
 

 

    1941年夏天,洪潘结束了在奥国长达6年的留学生涯,手捧维也纳音乐学院甲等毕业文凭回国。在重庆,蒋介石接见了他,洪潘建议创办军乐学校,蒋介石立即写信批示教育部、内政部处理。1942年,在重庆复兴关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培养音乐人才的专门学校——陆军军乐学校,隶属军政部,蒋介石亲任校长,洪潘任教育长,授上校军衔。1946年晋升少将。这是国民党军乐界的最高军衔。在此期间,洪潘发起组建成立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正规的管乐团,编制多达120多人。这支乐团除国家礼仪活动外,还排练了一组外国优秀曲目,如“骑兵进行曲”、“蓝色多脑河园舞曲”等,作室内舞台演奏曲。当在重庆国民大戏院首场公演时,观众们第一次看到军乐从单纯的典礼乐移植到剧场,成为舞台上一种全新的音乐表演形式,大为赞尝。

    洪潘在训练指挥乐队,处理军乐校的事务的同时,还潜心研究军乐理论。1942年他在重庆的《音乐月刊》杂志第一、二、三卷连载发表的《谈军乐》,据美国专家考证,是中国军乐研究理论之肇始。

    1946年夏秋之交,洪潘以文艺界知名人士的身份,在重庆出席了一次张治中将军举行的招待会,见到了当时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被这两位共产党人的风采所吸引,更为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正义事业所折服。从这两位伟人身上,洪潘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这次难忘的懈逅,竟在三年之后改变了洪潘的人生道路。1949年初夏,时任国民党福建省教育厅音乐艺术委员会主任的洪潘,已随国民党当局撤到金门岛,但他隔海望着大陆,想着那个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是他充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所在,毅然决定不去台湾。当蒋介石指派接他的飞机降落在金门岛时,他已辗转来到厦门,走上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洪潘在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任教授,同时也负责训练从国民党军队接受过来的军乐队。经过洪潘精心训练,不但能在各种礼仪场合演奏,而且还举行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军乐专场音乐会,在舞台上演出。演出的《八一进行曲》、《抗美援朝组曲》等都是中国曲目。洪潘的指挥刚柔相济,雄壮的军乐响遏行云,震撼人心。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从此,南京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成立。这支由1000多人组成的乐团是我国历史以来最大的军乐机构。洪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调往北京担任军乐团总教师。面对如此庞大的乐团,洪潘从全团挑选出30多位基础较好的演奏员,组成教员队,自己亲自教授,经训练后再把这些教员分到各分队,由他们扩大教学。这种事半功倍的“撒种子”训练方法,使全团演奏水平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并且很快就担负起接待外宾的任务。

    在对待军乐艺术的严谨上,洪潘甚至达到令人感到“固执”的程度。五十年代初期什么都要“学习苏联老大哥”。总政军乐团在由洪潘执教的同时,也从苏联请来军乐教练。他们在吹奏基本口型与运气方法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由于苏联专家的身份优势,显然使有“不良”历史背景的洪潘处于不利境地。但洪潘深知,如果听任苏联人的方法进行启蒙训练,养成的不良动作将很难纠正,势必影响一大批军乐手的提高和发展,他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正在难分难解时,建国后第一支来华演出的德国特莱斯顿军乐团为他们双方作了裁判:受过维也纳音乐学院正规训练的洪潘的方法获胜,苏联老大哥悻悻败下阵来。这一次交锋,再次奠定了洪潘作为“中国军乐之父”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终于没能全神贯注地致力于毕生热爱的军乐事业。1954年,洪潘被莫名其妙地调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华东艺专任教。尔后,他一直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从那时候起,他脱离了军界。此事直到31年后的1985年,组织上才正式向他解释原委:当时,由于他的“历史问题”,被认为“不再适合在军队工作”,所以……

    不公正的人生遭遇,并无法改变洪潘对神圣音乐艺术殿堂的挚爱和对喜爱音乐的学生的倾心裁培。数十年来,他默默地在音乐教苑里辛勤耕耘,桃李芬芳,人才辈出。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乐演奏家和教育家。其中成就斐然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程义明,天津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明德,湖北艺术学院教授钱万跃,上海艺术学院教授范由群等等。

    1985年,洪潘光荣地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

    上世纪的90年代初,洪潘从教学第一线上退下来,但他仍然关注着中国军乐的发展创新和普及。继续研究音乐理论,精心培养人才。已届耄耋之年的洪潘不辞辛劳到镇江、无锡等地辅导工厂、部队、学校的业余乐队,拒收分文报酬。国庆35周年之际,南京军区奉命组织一支80人的军乐队,聘请他担任艺术指导和指挥。重新穿上军装的洪潘,精神矍铄,风采依然。他亲自为乐队排练了一组中外名曲,率队深入基层连队演出,听众达数万人。1988年6月,洪潘应邀为我国第一支农民管乐队——大连得胜乡农民管乐队施教,使该队演奏水平大幅度提高,两次奉文化部调演晋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1994年,洪潘到加拿大探亲。他谢绝在加拿大的儿子要他定居温哥华的要求,放弃优厚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返回南京。

    2002年,洪潘教授的名字被永久收入美国传记学院出版的《500名有影响的指挥家》一书,并获得该院董事会授予的“20世纪成就奖”。

    2004年1月18日,洪潘在南京逝世,终年95岁。1月28日,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为洪潘同志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江苏省政协、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等单位负责同出席追悼大会并敬献花圈。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在追悼大会上,代表治丧委员会介绍洪潘同志生平,称洪潘是“中国管乐之父,著名管乐指挥家,著名音乐教育家”、“洪潘教授开创的中国军乐事业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