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期]    文史副刊 版
文史副刊
 
[寺观史话] 神缘连台岛屿 香火播南洋
话说英都水沟馆
字体大小     
    【作者:榕光】在全国各地林林总总众多的民间神祇,唯有“王爷公”崇拜只属闽南及台湾一带所特有。王爷公神史书无载,据传说奉祀的是唐贞观年间三十六进士,奉旨南下,代天巡狩按察江南,不料船遇风浪沉江而殉职,后人感其正直无私,奉为王爷公,塑佛崇祀。尔后,香火又传至台湾,逐成闽台一带特殊崇拜的民间神。
    英都也有不少奉祀王爷公神的庙宇,其中以水沟馆为最具代表性。
    水沟馆位于镇区中心综合农贸市场边的池亭,本是洪启胤出仕前的私人馆学。洪启胤,字尔哲,号绍原。翁山洪氏西轩长房十一世,明万历已酉科乡试中式举人,授枣阳县教谕,累升国子监学政、户部侍郞、大理知府、云南左布政等职。治滇期间,整纲肃纪,安抚滇边少数民族,政绩显著。他中举前曾在家设馆教书。学馆位于洪启胤私宅边,临近水沟,故称水沟馆。明清两朝重臣洪承畴少年时,聪颖过人,洪启胤慧眼识英才,免费收他入水沟馆读书,传为佳话。洪启胤中举前曾在馆内奉祀金王爷。中举出仕后,乡人又增祀刘、畲、雷、潘四尊王爷,合为“五王府大人”。迄今已历400年。
    水沟馆作为王爷公神庙,初始只局限池亭一小自然村的村民膜拜,它后来能成为英都全境乡民崇祀的馆庙,缘起于200多年前的清代亁隆年间。有一次,水沟馆举行“扶乩请神”佛事活动,适值退休在家的博学鸿词、翰林院庶吉士洪世泽携孙儿路过,当即拈香祷告,祈求五王府神明显圣,“庇吾翁山弟子沉沈兴”(注)。洪世泽以其博学鸿词的非凡身份和崇高威望,使水沟馆五王府成为翁山洪氏宗族和整个英都乡民顶礼膜拜的当境神灵,享祀一方,历久不衰。
    随着翁山洪氏族人的发展与外迁,水沟馆五王府的香火也随着信众的足迹向外扩展,传到相邻的安溪、同安等县,传到台湾省,传到新加坡、印尼南洋诸国。
    清乾隆年间,水沟馆的刘府王爷公香火,随分居台湾的洪氏宗亲到台湾省三峡八里桃园。同时还有芸林十哥村的陈氏宗亲也随身奉请了水沟馆潘府王爷公的香火。后来,在台北的十哥陈氏宗亲因参与反清复明失败,逃往台东花莲县隐居,潘王爷公的香火也随其迁到花莲县。二百年来,刘、潘王爷公神位分别在台北三峡和台东花莲,一直享受去台的英都洪、陈氏宗亲的顶礼膜拜,与他们在台湾蕃衍生息相依相伴,成为闽台同胞血脉相连的见证。2001年3月1日,台湾三峡洪氏和花莲陈氏宗亲返乡恳亲团一行38人,到水沟馆寻根谒祖行香。他们在五王府神像前虔诚叩首,在水沟馆庙前合影留念,充分表达了台湾同胞怀念故土盼望统一的心情。
    清光绪年间,水沟馆的香火随华侨分炉到了印尼的雅加达。100多年来,雅城水沟馆见证了英都华侨筚路蓝缕顽强拼搏的艰难历程。在苏哈托执政年代,为印尼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的华人备受岐视、迫害、印尼成了华人文化的荒漠。水沟馆以其特殊的神缘、詶缘、人缘关系,凝聚印尼洪氏宗亲。苏哈托当局不准华人结社,雅城翁山社被取缔,水沟馆就成了维系在印尼的英都宗亲的纽带。近来,屡有英都乡亲往印尼探亲旅游,都要往雅城的水沟馆烧一柱香,以示崇敬。
 
    新加坡的水沟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亦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三迁庙址,现址在蔡厝港宏茂桥61街,是由爱国侨领洪恭兰先生1983年全力策划新建的。合并了葛岸馆,全称新加坡水沟葛岸馆庙。其管理机构在新架起获准注册,并建立了基金,对慈善公益、教育文化、施药扶贫等事业贡献很多。
    新加坡水沟馆有二副对联,表达了海外华侨、华人崇祀王爷,不忘故土的心情。分别是建于1967年的原水沟馆大门联及1983年落成的水沟馆大门联,录之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水注星州成吉地
沟通佛座庇华侨
 
金英流转外邦千古在
石叻巡还中夏万年安
(注:“沉沈”,盛茂之貌。语出《淮南子》。“沉沈兴”意为茂盛,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