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副刊
【作者:福建省南安三中 洪文晖】欣闻家乡“拔拔灯民俗文化活动”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心如潮涌,油然而生对家乡文人景观的深深敬意。
在我看来,家乡的热闹、快乐莫过十正月初九夜举行的“拔拔灯”民俗文化活动了。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分,名闻遐迩的翁山昭惠庙便灯火通明,鼓乐喧天,爆竹声声,火花璀璨,硝烟弥漫,人声鼎沸,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海洋,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各路“拔拔灯”队伍汇聚在金碧辉煌的昭惠庙广场上,顺着公路次第排开,那阵势,远远看去,就像一条五彩缤纷、光耀天宇的巨龙横空出世,行人无不驻足兴叹,心潮澎湃。浩浩荡荡,绵绵不断的灯龙阵列里,错落有序地穿插着“鸣锣开道”、“车鼓舞”、“拍胸舞”、“舞狮”、“大鼓吹”、“南音”、“西乐”等古今中外礼仪、歌舞表演方阵,荟萃了民
俗文化精品,一切仿佛神来之笔,异彩纷呈,激情飞扬,魅力四射。让人眼界大开,留连忘返,乐不思归。
灯龙过处,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喷薄升腾的火花把夜空装扮得五彩斑斓,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那壮丽景观堪与烟火艺术大师蔡国强导演的精彩焰火晚会相媲美。置身其中,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自己是个生活在天街上的仙人似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就是故乡“拔拔灯”的妙处。拔灯人,观灯人,脸上一律是难得风光、难得放松、难得兴奋的表情,所有烦恼、失意尽在这里化为夜空中的烟花,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据说,英都昭惠庙“拔拔灯”和丰州九日山延福寺昭惠庙悠久的祈风送舶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旧时英都依托九曲十八弯的英溪,用驳船航运。于是,有了“纤夫的歌”。昭惠庙一年一度的迎春游灯民俗文化活动寄托着劳动者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的心愿,状似纤夫拉船的“拔拔灯”再现了逆水行舟,艰难拼搏的劳动情景……
年复一年,昭惠庙“拔拔灯”迎春灯会长盛不哀,一年比一年更壮观、更具人文色彩。在故乡人心目中,仿佛没了“拔拔灯”,就像欠去春天似的,谁也不敢怠慢。
我惊异于故乡人对“拔拔灯”的执着、钟爱,感动于父老乡亲风雨无阻,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地“拔拔灯”的激情状态。猛然发现:虽说“拔拔灯”也难掩些许迷信,膜拜神明的色彩,但赏心悦目的“拔拔灯”更多的是汇聚、张扬乡情、亲情、和谐、安康生活的心愿。计我从中切身感受到动人心魄的民族魂。
“拔拔灯”你那一盏盏明灯在人们心窝点燃,映现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