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五期]    文史副刊 版
文史副刊
 
童心的港湾
字体大小     
   【作者:洪天平】 如果说,家是心灵的乐园,是疲惫时栖息的角落,那么我要说,英都小学——我人生的第一母校,恰是我心之嫩芽破土生长的初期苗圃,心之小船躲避风浪的温馨港湾。
    记得我八岁上学,第一回走进教室,接过老师发给的崭新课本,不禁一阵怦然心跳,甚至都激动到手足无措。因为买不起书包,放学回家的路上,只好把新书紧紧夹在腋下,可还是弄丢了,自己却浑然不知,是好心人捡到送还给我。那天,小小年纪的我,第一次知道尴尬的滋味。
    那年代,多是家境贫寒,父母供你上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为了生计,辍学者时有发生,每当又走了一位同学,我的心里便是一次悸动。现在回过头看小学六个年头的同窗,可谓“钻出的是蝶,钻不出的是蛹,”真是纷纷绕绕,喜忧交错,有种飞鸟各投林的感觉,当然也有那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无奈与酸楚。
    当年的英都小学,是座古老的“国”字型庭院式建筑,外表气派而壮观。院里长长的回廊上排列着一间间教室,这里就是我童年上课学习的地方。大院的后殿是双层骑楼,木楼梯木楼板,楼上是教师宿舍,也兼作资料室,同学们偶而上去,会觉得有点神秘。前院是大厅,屋顶圆拱屋梁挑高,厅内空旷而宽敞,它是学校的行政中心,也是老师们备课、教研和开会的地方,显得庄严肃静,同学们是非请勿进的。
    还记得院子中央有两棵杨桃树,树冠活泼伸展,而且枝繁叶茂,四季常绿,它们风情婉约,相邻相依,共同搭起一片荫凉。杨桃树开花后结出黄灿灿的果实,样子极象风车轮子,有趣好玩,尝一口味道甜而微酸,很是诱人,经常惹得同学们上课时不看黑板,眼睛直往教室外面的树上瞄,硬是馋得直流口水。
    学校的大操场,也叫“学堂埔”,方方正正,壮阔无比,她象记忆的海洋,张开博大的胸襟,承载着我整个珍贵的童年。当年的我每逢站在这浩浩的操场上,不由得心潮起伏,激情澎湃,默默在心里丈量着天安门广场该比她大多少。这里连着我上学的石板小路,路的那头有小桥和阿娇;这里放飞我憧憬的双翅,
蔚蓝的天空任你翱翔!
    最难忘是那大门上的钟楼,传统的塔式造型,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高高地立于门楼顶上。每次打此经过,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朝它仰望,据传这口大钟颇有来历,份量非同一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它一响,不论在家乡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得到。在乡人眼里,在老师和学生心中,简直就是文明的化身,神圣不可替代。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这浑厚悠扬的钟声,犹如天籁之音一直萦绕耳际,伴我学习,伴我嬉戏,也伴我长大……
    从低年级、中年级一直到高年级,我倚偎在母校的怀抱中,沐浴在校园的春晖里,辗转于大院内东南西北朝向的一间间教室,几乎每一间都作过我的课堂,走了一段方形的“万里长城”求学路。在这里,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顽童,懂得了正襟危坐,懂得了循规蹈矩,懂得了师道尊严。在这里,开始读拼音做功课,还有加减乘除和点横竖撇捺。终于,学会了公式与应用,学会了造句和作文,当然也学会了处事兼为人,所以说,这里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母校已然时过境迁,今非昔比。那古老斑驳、写满沧桑的庭院、骑楼、大厅、钟塔都悄然引退了,两棵可爱的杨桃也随风迷失了,望着它们转身离去时略带忧怨的侧影,让人鼻子一酸,可惜它们已经成为历史的绝版!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花草林木簇拥的美丽校园。只是我思绪
的翅膀还会时常飞到久远的过去,记忆的空间依然储存那经过风干的往事。
    虽然小学的六年间,正值“文革”时期,当然铸就了许多遗憾,但缘于“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根正苗红”的小禾,成长是必然的。从当年的红领巾到而今的“知天命”,盘点人生,梳理往事,还是觉得那短短的六个春秋就是自己“金字塔”的六层地基,没有它就没有我现在的塔身。只可惜自己本不是块璞玉,要雕琢成玲珑剔透的名器大件,甚至是塔尖上璀璨夺目的明珠,就勉为其难了。人说“知多知少难知足”,一切随缘就好。
    然而,我心之深处对母校的那份怀旧,那份眷恋,却随时光的流逝反而倍增。因为是这里许许多多“童谣老师”的悉心呵护,精心哺育,用儿歌引路,用知识导航,用母爱般的柔情和父爱般的襟怀,为我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一把巨伞。让我伴着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调斥,奶奶的叮咛,爷爷的庇护,还有外婆的汤圆和小伙伴们嬉闹的弹弓、知了、泥鳅……终于完整基础学业,走出自己生命的摇篮。从此,理想的轻舟就要从这一方港湾起锚出发,试水首航。
     只有这时,才见母校轻舒口气,挥挥手,深情地目送小船儿扬起风帆,驶向江河,驶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