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期]    文史副刊 版
文史副刊
 
[文史小说]董小宛何曾进清宫
字体大小     
    【作者:榕光】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名妓,后来被江苏如皋名士冒襄娶为妄。清兵南下时她同冒襄辗转于离乱之间长达九年,终因劳顿过度病死。后来,一些野史和传说把董小宛说成清兵南下时被掠进宫,成了顺治皇帝的贵妃—董鄂妃。又把洪承畴也牵扯进去,说董小宛被经略江南的洪承畴所掠,洪本想把董小宛占为己有,遭拒绝,为泄私愤,才把她献给顺治皇帝。民国以后,我国许多剧种都相继上演《董小宛与冒辟疆》一剧,把董小宛附会成董鄂妃,经过不断虚构和艺术加工,演绎出董小宛和冒襄、顺治之间离奇曲折又哀婉感人的爱情情悲剧,而洪承畴又一次在剧中成为被鞭笞的反面人物。
    其实,董小宛并不是董鄂妃,她们是两个人。董小宛根本没有进过清宫。
    董小宛(1642—1651),名白,字小宛,一字青莲。是明末秦淮著名歌妓,才貌双全。1624年,和江苏如皋冒襄认识,两人情投意合,遂为冒襄侍姬(妄)。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果民,明末清初江南名士,文学家。他自青年时代即是著名诗人,与方以智、陈贞慧、候方域并称为“四公子”。还有史料记载他是明末副贡,授台州推官,不赴。董小宛嫁冒襄后,居艳月楼。两人志趣相投,感情恩爱。1645年多铎挥师南下攻占南京后,冒襄和董小宛离家逃难,辗转于离乱之间长达九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顿过度于1651年死于肺病,时年27岁。后来冒襄写了一卷记载董小宛生平的文章《影梅庵忆语》,深情追忆他和董小宛休戚与共的难忘岁月。1931年,该书还被潘则衍译成英语本出版,书名《The kemininiscences of tung Hsiaowan》(怀念董小宛)。清人吴伟业有《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宛像八首》诗,歌咏董小宛的事。该诗载于《梅村家藏稿》。明亡后,冒襄隐居不仕,多次拒绝清官吏荐举。
    至于董鄂妃(1639—1660),即董郭氏。清顺治皇帝的宠妃,1656年十八岁时入宫。顺治皇帝十分喜爱她,赐号贤妃。一个月后,晋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1657年生下一子,1660年即死云。这个董鄂妃在宫中学汉字,练书法,还在皇帝的影响下,研究佛教禅宗。她逝世后,皇帝悲恸欲绝,亲自撰写有关她的一生长篇记述,列举她的贤惠品德,并追封她为“孝献皇后”。4个多月后,顺治帝患天花病逝世。董郭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是旗人之女。董鄂是地名,系满语的音译,也可译作佟鄂、栋鄂、是满州八大姓之一,与姓董的汉人风马不相及。
    围绕董小宛是否董鄂妃这一问题,许多史学家作过认真、严肃的考证,早就以翔实的史料作出明确的结论。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顺治生于1638年,时董小宛已经15岁,已是秦淮名妓了。多铎攻占南京是顺治二年(1645),时董小宛已经23岁,而顺治只有8岁。8岁的顺治皇帝怎能宏幸23岁的董小宛呢?董小宛死于1651年,而董鄂妃却是在董小宛逝世5年之后的1656年才奉召入宫。由此可见,董小宛并非董鄂妃。董小宛根本没有进过清宫!顺治皇帝根本没有见过董小宛,也根本不存在所谓洪承畴为泄私愤把董小宛送入清宫之事。
    董小宛被附会成董鄂妃而演绎出离合悲欢、哀婉动人的戏剧故事,固然出于故事中人物姓名之偶合、身份之特殊而极具戏剧性,为编剧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想像空间,但也有传统观念的人文因素使然。冒辟疆虽然不是什么抗清名士,但他毕竟屡次拒绝清廷的任用,经略江南,平息江南抗清浪潮。其行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受到“正统”观念(狭隘的民族思想)的谴责。因此,在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虚构故事中,洪承畴冤枉地被作为反面人物出现于文艺舞台上。